编者按:作为学习型组织和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,我校教职工假期读书活动是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,自2016年寒假启动以来,通过阅读经典、撰写心得、分享心得、评选优秀、通报表扬的方式持续开展。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《关于公布2020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奖评结果的通知》(豫高发〔2020〕116号)文件中,我校教师假期读书活动被授予2020年度“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”荣誉称号。全校教职工通过读书活动不断增长知识、锤炼品格、提高思想水平、提升工作能力。我校李欣副校长在寒假读书活动期间,撰写了《赓续校史 凝聚力量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》的校史新说文章,被我校《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报》于2024年3月30日,总第671期转载刊登。现档案(校史)馆网站新闻特全文转载,愿与大家共赏读。
赓续校史 凝聚力量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
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校长 李欣
寒假期间,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同志《论中国共产党历史》一书,受益匪浅。习近平同志指出: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是最好的老师。他强调:要认真学习党史、国史,知史爱党,知史爱国。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,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,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。党有党史,国有国史,学校也有校史。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,我们要知史爱党,知史爱国;作为一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师,也应知史爱校。校史,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历史记录,承载着学校的光荣传统、文化底蕴和教育精神。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,更是推动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。我校于1980年建校,2016年成功升本并更名;2024年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合格评估。这些重要事件必将写进校史,鼓舞并激励着全体教职工生和关心学校发展的各地校友和各界人士。2030年是学校建校50周年,希望我们能出版一本校史书,记录学校发展历史,向奋斗的郑州工院人致敬,向建校50周年献礼。
一、校史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
国内外高校在学校发展到一定时期,大多会组织编写校史。编写校史对高校发展意义重大,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,以期为学校发展提供参考。
(一)校史对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性
记载历史。校史通过记录学校的创立、发展和变迁,传承学校发展规划、教育理念和精神风貌,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。这种文化传承有助于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、归属感和荣誉感,形成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。
传承文化。校史中蕴含着学校的价值文化,如校训、校歌、校风、教风、学风等。这些价值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,对师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影响。通过校史的学习和传承,能够激发师生的责任感、自豪感和使命感,能够接续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(二)校史对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
总结历史。校史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定位,记录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改革实践,校史中的教育改革实践是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历程。
借鉴创新。通过回顾学校发展历程,可以发现学校在教育理念、学科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思路,通过分析校史中的教育改革案例,可以总结经验教训,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清晰的发展脉络和宝贵的历史借鉴。校史中的成功案例和成绩也可以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,推动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。
(三)校史对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性
塑造良好形象。校史记载的辉煌成就和成绩荣誉,是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些成就和荣誉能够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和特色优势,提升学校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一个良好的学校形象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社会资源,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。
增强社会信任。校史记载的立德树人、人才培养和社会责任担当,能够增强社会对学校的了解、信任和支持。学校通过校史的编写、馆展和传播,可以向社会传递和宣传学校的教育成果和社会担当,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誉。这种社会信任和支持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、教育教学、招生就业、校政企合作等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。
(四)校史对学校师生教育的重要性
培育历史意识。校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。通过学习校史,师生可以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,认识到自己在学校历史中的方位和责任,从而更加珍惜学校荣誉,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。
促进全面发展。校史教育不仅是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和学习,更是对师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。通过学习校史,师生可以汲取学校文化的精髓,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,振奋精神,爱校如家,实现自身全面发展。
校史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因此,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校史的挖掘、整理、编写和宣传展示工作,充分发挥校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
二、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史编写的情况
学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校史编写工作,在逢五年或十年校庆时都会成立专门机构、组织专门人员编写学校校史和大事记。
(一)校史编写情况
建校以来,学校共进行过两次校史编写工作。具体情况如下:
1.1990年编纂完成《中州大学简史》(1980—1990)
1990年是我校十周年校庆,学校下发了《关于筹备我校十周年校庆活动的公告》(校筹字【1989】001号),部署了十周年校庆方案,成立中州大学校庆委员会,王洪延任主任委员,王廷信任副主任委员,并设立校庆办公室及相关工作组。其中校史组成员为:王洪延、傅秉衡、谭积祥、王华芳。《中州大学简史》(1980—1990)由王忠全执笔,王洪延、王廷信审稿,校史组全体成员参与,于1990年3月编写完成。
《中州大学简史》(1980—1990)将学校十年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。一是初创阶段,即:1980年5月—1987年8月。回顾了建校的历史背景、学校成立的过程、建校初期的艰难、逐步走上正轨并初具规模的过程等四个部分。写作以时间为主线,铺陈历史事件,重点体现学校从无到有的过程和学校成立初期全体中大人攻坚克难、吃苦耐劳、团结向上、勇于拼博的精神。二是振兴发展阶段(1987年8月—1990年3月),主要包括改善办学条件、学科和专业设置、机构设置和干部队伍建设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、提高办学效益、教学科研工作六个方面,写作采用专题形式,阐述了学校在求生存、求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努力、成绩和改革。
《中州大学简史》(1980—1990)还有11个附件:
1.历届校领导任职时间一览表;2.历届中层机构及负责人;3.中州大学历年在校生人数;4.中州大学历届毕业生人数;5.中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;6.中州大学自然科学研究成果;7.中州大学教师参加编写教材统计表;8.中州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;9.中州大学教学机构图;10.中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图;11.中州大学兼职教师统计表。
2.2000年编纂完成《中州大学校史》(1980—2000)
为庆祝建校二十周年,2000年由《中州大学学报》编辑部路志宏老师执笔编纂《中州大学校史》(1980—2000)。据党委会记录记载,此次校史编纂工作形成了初稿,经党委会研究需进一步修改,没有印刷成册。
(二)大事记编写情况
建校以来,学校的大事记编写工作从未间断,直观、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,为校史编写打下一定基础,编撰成册的共有四次,分别为:
1.《中州大学大事记》(1980—1995)
为献礼学校十五周年校庆,由中州大学校庆资料编写组于1995年3月完成。编写工作由时任中州大学副校长李国栋直接领导,郭顺垣、李红岩、屈培红、刘晓安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,李本、王忠全负责审核和终稿工作。
2.《中州大学大事记》(1980—2000)
为献礼学校二十周年校庆,由中州大学校史编委会于2000年3月完成(具体编写人员无文字记载)。
3.《中州大学大事记》(1980—2009)
为献礼学校三十周年校庆,由《中州大学大事记》编委会于2010年4月完成。编委会成员有:习谏任主任,杨俊良任常务副主任,委员由苏炜、李绍环、薛培军、耿天奇、刘省贵、周长根、王文武、陈冠玉担任。主编:李欣,副主编:谭笑风、李凤娥;编辑:王俊琦、浮谦、王俞晓、宋彦显。
4.《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大事记》(1980—2020)
为献礼学校四十周年校庆,由《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大事记》编委会于2020年3月完成。主编:周春辉、卢奎;副主编:李欣、张阳;编辑:浮谦、李淑萍、徐芳、耿硕、刘璐璐、杨华、朱彦其。
三、关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史续编的建议
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郑州、服务地方,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,其校史的撰写工作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总结,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积淀。为了确保校史的准确性、完整性和传承性,具体建议如下。
(一)成立编委会,明确校史撰写的目标与任务
在校史撰写之前,需成立编委会专门机构,明确目标与任务。这包括确定校史的主题、重点、风格等,以便在撰写过程中有所侧重。同时,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,明确时间节点、人员分工等,确保校史撰写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(二)构建校史撰写的基本框架与内容
1.制定校史编写大纲。根据校史编写的主题和重点,制定详细的校史大纲,明确每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和人物,确保校史的连贯性和完整性。
2.编写校史初稿。在校史资料整理和分类的基础上,开始编写校史初稿。初稿应遵循时间顺序,以学校的发展历程为主线,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就。
3.征求意见与修改完善。在完成初稿后,向相关部门、师生员工及校友征求意见和建议。根据反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,确保校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。
(三)深入挖掘和整理校史资料
1.在编委会下设立校史资料收集组。组建由档案馆(校史馆)、人事处、学生处、校友会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校史资料收集小组,明确各自职责,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。
2.制定资料分类标准。根据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主题,制定详细的资料分类标准,以便在整理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。
3.开展口述历史采集活动。邀请退休老领导和老教师、校友等参与口述历史采集活动,记录他们的回忆和经历,丰富校史内容。
(四)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就
1.提炼办学特色。今年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合格评估,校党委正在凝练我校办学特色,办学特色确定后可写入校史。
2.展示成就荣誉。全面整理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教学科研成果、取得的社会荣誉、校友杰出表现等成就荣誉。通过校史馆和校内外媒体进行宣传,增强学校师生的自豪感、自信心和凝聚力。
(五)注重校史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弘扬
1.编写出版校史书。将校史编写成校本教材或文化读本,供师生员工及校友学习。通过读本的形式传承学校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传统。
2.开展校史校情教育活动。结合校史内容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校友参观活动,也可通过校史知识竞赛、校史讲座、校史剧等方式弘扬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校训精神。
(六)建立校史编写与传承的长效机制
1.成立校史工作委员会。建立由学校领导、相关部门负责人、校友代表等组成的校史工作委员会负责校史的编写、审核、修订等工作,确保校史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
2.定期更新校史内容。随着学校的发展,校史内容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。因此,应建立定期更新机制及时将学校的新发展、新成就纳入校史范畴,确保校史的时效性和准确性。
3.加强校史教育与培训。通过举办新生入学教育、新教工入职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校史教育与培训,提高其校史意识和认同感。
(七)增加校史的学理性
校史的学理性是指对学校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,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探究学校发展的规律、特点和经验教训,从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。具体来说,校史的学理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历史真实性。校史的学理性要求研究者在撰写校史时要尊重历史事实,确保所记录的历史事件、人物、数据等都是真实可靠的,避免虚构、夸大或歪曲历史。
2.规律性探究。通过对学校历史的研究,可以发现学校发展的规律和特点,如学校的教育理念、文化传统、管理模式等,这些规律和特点可以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。
3.批判性思维。校史的学理性要求研究者在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时,要具备批判性思维,不仅要看到表面的现象,还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、动机和影响,从而得出更加客观、深入的认识。
4.理论建构。校史的学理性还要求在深入研究学校历史的基础上,进行理论建构,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或模型,以解释学校发展的规律和特点,并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。
(八)在编写校史时,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
1.历史准确性。确保所记录的历史事件、人物、数据等都是真实可靠的,避免虚构、夸大或歪曲历史。这需要详细查阅原始资料,如学校档案、文件、报纸、照片等,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。
2.完整性。校史应该全面记录学校的发展历程,包括重要的教育事件、里程碑、学校建筑的变化、领导层的更迭、教育改革等。不应遗漏任何重要的历史细节。
3.客观性。在撰写校史时,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,避免过于主观或偏颇的叙述。同时,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也要公正、全面,避免过于片面或极端的评价。
4.可读性。校史不仅要准确、全面地记录历史,还要注重可读性和吸引力。使用生动、形象的语言,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,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。
5.结构性。校史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,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进行分类。每个章节或段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,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。
6.图文结合。在撰写校史时,可以适当地加入图片、图表、地图等辅助材料,以增强视觉效果和可读性。同时,图片和文字的配合也可以更好地展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。
7.尊重隐私。在校史中涉及个人隐私时,要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,避免泄露个人隐私或进行不当的评价和披露。
四、结束语
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史的编写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,需要深入挖掘和整理学校的历史资料,构建基本框架和内容,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就,注重文化传承与精神弘扬以及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传播与展示。为了确保校史编写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,还应建立长效机制,高度重视并使其成为规律性工作。希望我校校史编写工作取得可喜进展,凝聚资源,汇聚力量,助力我校健康快速发展,推进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更大成绩。